上海养老规划
2021-07-23 14:57:06 原创

  

上海养老规划

       《上海市老龄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已于近日发布。该文件以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为指导,持续推进老年友好型社会建设。

 

  《规划》由六大部分组成,包括8个方面、27项重大任务、24项规划指标和7个重点项目,坚持“四个原则”,即:政府主导、多元参与;共建共享融合发展;技术赋权、创新和发展;突出重点,协调发展。

 

  《规划》指出,到2025年,将建立适应上海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人口老龄化进程的老年事业发展体系,为老年人提供更加丰富优质的服务和产品,为人才和科技提供更加坚实有力的支撑,老年友好城市建设取得丰硕成果。着力完善老年人社会保障体系、养老服务体系和养老健康服务体系“三大基石”。

 

  完善保障体系,优化养老服务

 

  完善保障体系,优化养老服务,这是《规划》的重中之重。

 

  为完善保障体系,上海提出加快建立健全多层次养老保险体系,稳步提高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和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养老金待遇,不断扩大职业年金和企业年金覆盖面,大力发展个人储蓄养老保险、商业养老保险等第三支柱养老保险。

 

  同时,上海将推动法定医疗保障制度更加成熟定型,逐步扩大老年人常用药品基本医疗保险和医疗康复项目的支付范围,完善慢性病患者长处方机制,鼓励商业保险机构开发提供包括医疗、康复、护理在内的综合健康保险产品和服务。

 

  此外,深化老年人综合补贴制度,加大对老年人的帮扶力度。通过政府购买养老服务,优先保障孤寡、残疾、高龄、残疾等经济困难老年人的需求。建立长期护理体系,满足多重需求。鼓励保险机构开发商业长期护理保险产品,完善养老服务补贴制度与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的衔接机制。

 

  养老服务优化包括:加强设施供给、丰富服务内涵、优化发展环境等。上海将建设枢纽型养老综合体和前门服务站,打造社区“养老服务综合体”,加大全市养老床位建设总体规划,在郊区“五个新城”建设中布局立足服务全市的养老床位,发展护理床位和认知障碍护理床位。探索跨行政区养老新模式,支持老年人根据个人需求自主选择养老机构,将农村养老服务设施和服务纳入乡村振兴规划。

 

  同时,在中心城区和城市化地区大力发展社区嵌入式养老服务。支持家庭承担养老功能。深化老年咨询服务。推进农村养老服务升级。此外,完善养老服务综合监管体系,完善养老服务评级、日常质量监测、信用评级等科学评价机制。建立科学合理的公办养老机构价格形成机制。营造公平开放的政策环境,鼓励各类主体参与养老服务。完善财政补贴机制,推动养老服务领域补贴制度实现“补充供给方和补充需求方”有机结合。优质医疗服务,协同长三角老龄化事业

 

  对于老年人来说,高质量的医疗服务是刚需。

 

  根据《规划》,上海将推动二级及以上综合医院、中医医院、中西医结合医院建立老年医学科,重点建设“健康管理中心”“康复中心”“护理中心”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立健全主体多元、形式多样、标准规范的临终关怀服务体系,推进“老年体育健康之家”建设,充分发挥智慧健康驿站功能。

 

  此外,还将进一步加强老年人健康管理服务,推动老年人医疗服务由以疾病为中心的单病种模式向以患者为中心的多病种共治模式转变,鼓励养老机构与医疗卫生机构开展多种形式的协议合作,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成为医养结合的重要平台。

 

  此外,上海将深化长三角老龄事业协调,着力探索大城市群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新途径。优化长三角地区医保异地结算信息平台,支持三省一市异地门诊结算互联互通。试行异地结算长期护理保险和养老服务补贴。推动养老服务机构相关标准、统一的养老需求评估标准和评估结果、养老护理员资格等相互认可和交流。

 

  同时,探索建立长三角区域养老服务数据管理平台,推进长三角地区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和电子病历互联互通,构建长三角地区智慧养老平台,探索共建养老服务人才培养基地,推进长三角专科联盟建设,共同打造一批长三角地区特色鲜明的世界级旅游健康示范基地和康养养老基地。

 

  值得一提的是,上海还将构建老年教育体系,营造老年社会环境,打造高质量的老年服务团队。大力推进老年素质教育,加强老年政治思想教育。全面推进覆盖全市老年教育的“十五分钟学习圈”建设,实施新一轮老年教育机构能力提升工程。构建分层分类的高级教育教师培训体系。